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正文

“疫”线 | 吴春萍:一名普通护士的责任与坚守

2020-03-16 10:10 xinwendongtai/yuanneixinwen 次阅读

“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作为医务人员,我义不容辞。我有力可出,有劲可使,这是职业的荣耀!”

吴春萍是县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一名普通护士,在得知医院紧急筹备建立隔离病房时,她第一时间向院里请战,要求到抗疫的最前线去!


责任担当,苦干实干

北港地区是全县的疫情重灾区。在疫情防控前期,平二医每天接诊大量发热患者,分诊、筛查、隔离......一线几乎是天天满负荷运转。但由于医院之前没有开设独立感染科,各方面工作都是刚刚开展,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和特殊局面,隔离病房的许多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都需要熟悉和不断完善。

吴春萍经常加班加点认真咨询院感科、护理部、公共卫生等科室,摸索梳理感染科一线护理的工作流程并不断改进,让一线的防疫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

坚持留守,无畏守护

“我接触了很多患者,也很了解这边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还能指导帮助新进护理人员,就让我继续留下了吧。”为抗击疫情,医院一线的医护人员已经换了2批,但是吴春萍从大年初二开始,至今仍留守在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

在一线的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戴上防护口罩,透过全是水雾的防护眼镜和这些患者进行“亲密”接触:询问病情、监测体温、采集标本,还要帮患者准备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为了减少穿脱隔离服的次数,为下一个接班的同事节约物资,她上班前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生怕多去一次卫生间,多“浪费”一套紧缺的物资,更是克服了生理期的不适。吴春萍同志每天常常连续工作7-8小时,一个班下来,脸上戴口罩的勒痕、身上的汗水、被手套捂到水肿的双手无不让人感到心疼。


病毒无情,医者有爱

在体力极度消耗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隔离病房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病人,传染风险高。在不能排除患者是否为新冠肺炎患者之前,这些病患就在这个隔离病房内做观察治疗和核酸检测。进入这里的患者心理都比较恐惧和不安,其中有一个因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而被隔离观察的患者,情绪严重失控,精神几近崩溃,初到隔离病房时竟然嚎啕大哭。吴春萍在工作之余一直与他沟通,了解到他是因为妻子已经怀孕才异常担心,而他的妻子也正在家中进行观察。知道这些情况后,吴春萍立即报告医院,请求联系社区给患者家属帮助,并不厌其烦开导患者,使他安心接受治疗。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很多,她遇到过因为恐慌而写下遗书的患者、因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而情绪严重失控的患者、患有自闭症的患者……吴春萍运用自己学习过的心理咨询技巧,做了大量耐心而细致的患者心理疏导和思想安抚工作,强调隔离观察的重要性,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恐惧感,患者也从抵触到理解、从害怕到安心,积极配合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这样的节日里无法和家人相聚在一起,必定会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28日元宵节,本应是家人团圆之时,吴春萍首先想到的是隔离观察的病患们。于是她特意请示医院领导,并为隔离病房的病患亲手制作了温暖又香甜的汤圆,此举让患者们深受感动,倍感温馨,大大增强了他们战胜新冠疫情的信心。“没想到我们在医院里也能过上一个难忘的元宵节!”伴随着患者的一声声“谢谢”,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泪目了。事后她说:“病毒无情,如果我们小小的一个举动,能温暧患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扶危渡厄,舍小家为大家

“妈妈,你天天和那些生病的人在一起,你害怕吗?”“为什么其它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可以留在家里?”“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是不是把病毒都赶跑了就可以回来了?”吴春萍不仅仅是名护士,更是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是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也在抗疫的一线工作。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已的孩子,其中滋味无法言语。


△吴春萍生日,丈夫王丹华隔着玻璃门跟她说了句“生日快乐!”

吴春萍现在仍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默默地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工作着,不仅如此,她又继续主动报名要求参加市级抗疫工作。她说:“我只是在尽职尽责,只是在做自已认为对的事情……”“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了,多留我一个人,就能少一个人来承受风险!”

这世上哪有天生的英雄,不过是有人需要,而有人愿意站出来;这世上哪有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Pyey © 2010-2025 Pye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