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多名上腹部不适的患者来平二医消化内科就诊,常伴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常规药物治疗效不佳,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结石,并存在胃多发溃疡,予以收住入院,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卢光荣副主任医师及消化内科卢成跃主任医师会诊后,认为患者胃结石诊断明确,考虑胃结石可以通过可乐溶解,故建议大量饮用可乐治疗,同时予抑酸护胃等对症处理。经1周治疗后,复查胃镜,均见胃结石消失,溃疡好转,治疗效果显著。综合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因,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病因:发病前均有空腹食用柿子。
柿子大家并不陌生,也很好吃,很受大家喜欢,而且柿子也有很多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同时,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但柿子虽好,也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让我们的胃内长“结石”,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小心病从口入。
空腹食用柿子后形成的胃结石
治疗后胃结石消失
胃结石是什么
胃结石是胃内形成的一种石性团块状物,是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球,大者似婴孩头。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3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结石。
胃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以柿子为例,在柿子中含有一种称为鞣质的东西,未成熟的柿子中,其含量更高。此外,柿子中还含有树胶、果胶。人吃了柿子后,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而鞣酸蛋白、树胶、果胶能把柿核、蔬菜植物纤维粘合在一起,在胃内就可形成胃柿石。胃酸多的人吃柿子易长胃石。有些人吃一次生柿子就可形成胃石。
胃结石有什么症状,如何发现
可想而知,胃结石在胃内形成后,大多数病人会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恶心、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甚至伴有疼痛感,类似于慢性胃炎的症状,若胃结石在胃内时间较久,部分病人可合并出现胃溃疡,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若患者有上述症状,而且有空腹吃大量含鞣质的水果,特别是涩柿子的历史,一般诊断即可明确,若对诊断有怀疑,可行胃镜检查。
哪些人群易出现胃结石
胃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但如下人群更易出现胃结石:
有外科手术史,胃肠道解剖结构改变的;
胃排空异常的;
萎缩性胃炎;
糖尿病或慢性肾病;
长期卧床或者活动过少;
摄入多为纤维性食物的;
口腔疾患,咀嚼功能下降;
服用一些可能减缓胃收缩功能药物的
以上都是植物性胃结石的高危患者。
怎么预防胃结石
适当吃一些水果对健康是有好处的,但切不可过量,特别是胃肠消化功能差,更要注意;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饮食习惯,针对胃结石最常见病因,我们少食含有鞣质的水果,如柿子、黑枣、山楂等,不宜在空腹时进食上述食物;并且不要与含酸性或者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如桔子、猕猴桃、鱼、肉等)。
怎么治疗胃结石
大部分植物学胃结石可以通过可乐溶解,稍大的结石也可以用注射的方法将可乐注射到结石内部,进行溶解;如果结石无法通过保守软化治疗,随着纤维内窥镜治疗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对胃结石进行激光爆破碎石或通过特制的器械将胃结石绞碎,然后经幽门排出。
消化、肿瘤内科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以消化科为主,兼综合内科、肿瘤内科,温医大附二院常驻专家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
消化内科是我院内科发展较早,成熟较快的专科之一,在常见胃肠道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各种肝病、肝硬化、急(慢)性胰 腺炎、功能性胃肠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4年7月,消化内科与内镜中心成立消化内镜中心,建设成为平阳县规模最大、硬件设施齐全、配置合理、环境整洁,集诊断、治疗、术后观察为一体的消化道疾病微创诊疗中心,是温医大附二院消化病诊治中心平阳二医分中心、温医大附二院结直肠癌早癌筛查分中心。
中心有专家10人,其中温医大附二院常驻专家2人。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奥林巴斯CV-290电子胃肠镜、内镜自动洗消机和内镜清洗追溯系统。开展普通胃肠镜、无痛胃肠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C13、C14检查,在检查的同时开展镜下止血、息肉摘除等手术。近三年来检查量、治疗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均在50%以上。
来源:消化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