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我院成功开展首例DSA引导下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丰富了医院的微创诊疗手段,提升了医院在相关领域的整体治疗水平,标志着我院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取得进步与突破,开启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患者张阿婆两月前出现左脚3趾红肿溃烂,伴疼痛不适。20天前,在平二医内分泌科住院,查B超提示“双侧下肢各级动脉壁所见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症,双侧股浅动脉狭窄,双侧胫前动脉部分管腔闭塞,左侧腓肠肌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拟“下肢动脉闭塞、尿毒症、糖尿病足”收住外科。
外科卢奇志主任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我院已引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DSA技术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并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是微创的介入手术,不用开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和家属听后欣然同意该项治疗方案。
3月6日,在温医大附二院血管外科专家郑祥韬主任的带领下,平二医外科及DSA介入中心医护团队为张阿婆实施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由于该患者左下肢动脉闭塞时间长、范围大,导管、导丝通过极为困难,经过医生近三个小时的不懈努力,血管支架得以成功植入,闭塞段血管被疏通,患者左下肢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术前造影显示血管闭塞
术后造影显示血管通畅
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开通是外周介入领域难度最大的技术之一,这项微创介入手术的开展,是医院在“山海”提升工程下沉专家的帮扶下,实现了平二医在外周动脉血管介入治疗上零的突破,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切实享受到高层次优质医疗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为北港及周边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时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一般见于中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早期出现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同侧足背及相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逐渐出现静息痛,严重时远端肢体发黑、干瘪、坏疽或者缺血性溃疡。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是先进的微创介入学技术,为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治疗的最主要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动脉穿刺插管,采用导丝探及到患肢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开口后,扭动导丝缓慢前进,穿过狭窄或闭塞段到达正常动脉,跟进导管先进行溶栓治疗,再通过导丝将球囊扩张器送至狭窄或闭塞段动脉腔内,逐段扩张病变段动脉腔,最后再经导丝将支架释放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腔内,使闭塞段动脉腔扩张,并恢复正常血流,患者症状逐渐消失。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外科、DSA介入中心
编辑:党政办 徐焕超
审核:党政办 周春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