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温医大附二院淋巴水肿AD治疗团队一行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化技术协作,提升区域诊疗能力,优化基层服务路径”为主题,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等形式,分享阿尔茨海默病与淋巴水肿诊疗前沿技术,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参与交流。
我院党委书记徐明跑向专家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表示,专家团队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更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希望我院医护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深入探讨,与附二院共同推动区域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国的AD形势尤为严峻,面临独特的挑战:以技术突破服务患者需求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损害、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晚期患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7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7亿,占总人口的15.4%。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直接导致AD患者数量世界第一。据估计,中国目前有约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且数量在快速攀升,预计到2050年可能接近3000万。
活动中,温医大附二院专家团队从多学科视角系统解析疾病管理策略:
附二院神经内科邬伟副主任医师以《阿尔茨海默病的规范诊断和防治》切入点,系统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痴呆的分类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使得我院医护人员对痴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邬主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结合最新的指南和共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分期标准、内科防治进展及诊断难题等一一做了详细解读,还分享了阿尔茨海默最新的研究成果。
附二院手显微外科副主任丁健主任详解了淋巴静脉吻合术(LVA)的机制与临床应用,阐述LVA术式的发展历史以及手术原理,阐明LVA技术通过改善脑部淋巴引流系统功能,加速病理代谢产物清除,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的潜在机制。同时,丁主任还指出,近年来因肿瘤手术、放疗等因素造成淋巴系统结构破坏导致组织间液蓄积进而引起肢体肿大的患者逐渐增多,该类继发性淋巴水肿同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以保守康复手法引流为主,但对于中重度患者而言可通过LVA术式实现根本性改善。
附二院创面外科陈一衡副主任医师从实践角度出发,分享《阿尔茨海默病全流程管理与MDT团队建设经验》,强调“早筛早诊”需依托认知量表、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评估等联合应用,提出“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管理模式,MDT团队可整合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质量。
附二院手显微外科朱旭伟主治医师带来《超级显微外科LVA术式发展与实践》的专题讲解,系统回顾了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他结合丰富的手术影像资料,生动演示了LVA术中淋巴管与静脉吻合的关键技术细节,直观展现超级显微外科如何在极微水平完成精准重建,确保淋巴液有效回流至静脉,进一步阐释了超级显微外科为什么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使用。同时,他还对四肢淋巴水肿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进行了介绍,强调术前评估、术中吻合质量与术后随访管理在提高疗效中的核心作用。
附二院手显微外科护理团队戴云颖老师巧妙结合导入的案例对淋巴水肿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发病率、评估与治疗、治疗目的及各类治疗方式的适用对象均进行深度讲解,充分提高了我院医护对淋巴水肿的认知。最后戴老师对淋巴水肿围术期护理及维持期管理工作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心得。
加强合作,资源共享赋能基层医疗
交流环节中,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结合临床实践踊跃提问,专家团队逐一解答,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我院执行院长林威在总结中表示,此次交流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诊疗视野,更为后续协作奠定了基础。未来希望借助附二医的技术优势,共同探索复杂疾病的分级诊疗模式。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将构建互动交流会诊平台,实现病例共享、远程会诊、MDT病例讨论等,共同探讨诊疗方案。同时,双方还将加强合作,温医大附二院医疗团队将下沉至我院定期开展门诊,并通过双向转诊机制为患者提供无缝衔接的诊疗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路径。
展望未来,温医大附二院与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使命,为浙南地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淋巴水肿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双方将以技术为纽带,携手提升区域诊疗能力,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医务科
一审:蔡启啸
二审:王丹华
三审:黄其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