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卒中的20%。
一、为什么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答: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有哪些表现?
答:起病极快有剧烈的头疼、恶心呕吐、全身冷汗等,发病多有激动、用力或排便等诱因;60岁以上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起病较缓慢,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意识障碍及脑实质损害症状较严重。
三、将会接受哪些检查?
答:1、临床疑诊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CT检查,安全、敏感,并可早期诊断。
2、若CT扫描不能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可行腰椎穿刺和CSF检查,肉眼呈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400~600mmH2O),可提供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重要证据。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四、将会接受哪些方面的治疗?
答:1、内科治疗
①一般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住院监护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20度,病房保持安静、舒适和暗光。避免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和情绪激动等,以免发生动脉瘤再破裂。⑹⑺⑻⑼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可用20%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等脱水降颅压治疗。颅内高压征象明显有脑疝形成趋势者可行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挽救病人生命。
③预防再出血:抗纤溶药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形成,推迟血块溶解和防止再出血。
④预防性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片、尼莫通针等,可减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缺血合并症。
⑤放脑脊液疗法
2、手术治疗 是根除病因、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
五、健康宣教
答:1、休息方面: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咳嗽等。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保证休息的质量。
2、出院后应注意事项:
①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
②合理饮食禁忌刺激性事物禁烟、酒等多食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充足的睡眠。
|